“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是司法为民、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社会诚信体制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滑县法院将基本解决执行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滑县,构筑滑县法治新高地的有力抓手,坚持“五抓五促”,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重塑社会诚信,彰显法治公信。
一、抓管理,促规范
把解决执行难作为“一把手工程”,班子成员中,我和分管院长、执行局长和一名班子成员共4人联系、分管执行工作,其他班子成员也都分包执行团队参与重大案件执行。将与打击拒执犯罪密切相关的刑事审判、法警工作交由主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统管。党组定期听取执行工作汇报,解决执行工作困难。人财物偏重执行一线,合理调配资源,在法官员额制改革中,为执行局配备了7名员额法官,推行“员额法官主导执行警务化”建设,组建7个执行团队,配齐配强执行用车和执行专用装备,实行“简案快执、难案精执”的繁简分流机制,全程节点管理、分权制约,规范执行行为,优化执行资源配置。
二、抓联动,促合力
滑县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基本解决执行难纳入县委决策的大盘子。县委政法委组织召开“破解执行难”工作专题研讨会,协调与车管、房屋不动产、工商、住建、银行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加大公检法联合打击拒执犯罪力度,出台《关于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意见》,明确公检法办理拒执案件的职责分工,统一入罪标准,捋顺办理流程。县综治办把助推法院解决执行难作为综治和平安建设的考核内容,由法院对各县镇、单位配合执行工作进行打分,县政府将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列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为法院追加执行经费60万元,更新执行用车4辆,拨付50万元设立执行救助基金。
三、抓惩戒,促诚信
利用夜间、节假日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行动,促进案件执行。2016年以来将3800名失信被执行人列入黑名单,通过媒体、微信进行曝光522人次,在人大政协换届中,提名的代表委员候选人如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律取消参选资格。打出公诉+自诉组合拳,严惩拒执犯罪,成立以分管副院长为审判长的拒执犯罪合议庭,从重从快审理拒执案件。协调公安局在法院成立安阳首家执行警务室,受理拒执犯罪案件,形成案件线索移交的无缝对接。同时,实现共享警务信息“大数据”,让恶意躲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无处遁形。
四、抓科技,促高效
强化科技手段应用,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建成集案件管理、执行指挥、司法查控、司法网拍、案款管理、信用惩戒、执行公开七大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配备4G单兵系统、执法记录仪、无人机,实现执行实施权运行主要节点全程留痕。开通“一案一账户”系统,规范执行案款管理。在淘宝网开设“司法拍卖”平台,实现“零佣金”处置诉讼资产。与联通、移动、电信三家通信公司联合推出“手机彩铃”公示失信信息,创新“悬赏执行”方法,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可藏、无钱可赚。
五、抓载体,促宣传
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召开执行新闻发布会,利用报纸、电视、微博微信、官方网站,大力宣传执行工作动态,发布典型案例,推送拒执犯罪裁判文书。每次集中执行活动,都邀请媒体记者全程跟踪报道,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河南电视台、河南法制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了滑县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难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特别是人民法院报10月15日以《滑县,一夜抓获老赖48人》为题报道了滑县秋季执行第三次集中活动,张立勇院长批示肯定,省法院宣传处会同新华社、法制日报、河南法制报等媒体齐聚滑县,挖掘采访滑县经验。滑县法院还拍摄2部执行微电影《末路》、《法与情》,制作执行公益广告,在电视台、广场大屏幕持续播出。安装LED电子显示屏,不间断的播放执行信息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广场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系列活动,巡回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为申请执行人代表发放执行款,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让更多的群众知晓执行的强大威慑力。
通过“五抓五促”,强力解决执行难题,捍卫法律尊严,伸张法律正义,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截至10月底,滑县法院共执结案件2355件,结案率61.3%,顺利通过河南省高院的“无执行积案法院”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