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和谐稳定是社会文明安定的基石。为推动家事审判专业化,2021年1月,河南省滑县人民法院将安阳市首个女子法庭——锦和人民法庭明确为家事审判专业化法庭,负责审理全县23个乡镇(街道)的家事纠纷。近年来,锦和法庭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办案模式,创建“锦愈良缘和合万家”工作品牌,围绕“情、理、法”,以专业的审判、人性化的关怀、高效的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护万千家庭无惧风雨,尽享安宁。
品牌引领:实质化解纠纷 促推案结事了
“大哥,以后过年过节咱都到老妈那里聚聚!”这句饱含亲情的话语,出自锦和法庭调解的一起赡养纠纷案的当事人。
李老太八十五岁高龄,心中苦子女不睦已久,无奈提起诉讼,要求他们支付赡养费并分摊医疗费用。
首次开庭当日,两儿三女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时,大儿媳突然坐到地上,大喊道:“我一身的病,掏不起这个钱啊。”现场顿时一片混乱,李老太见状急火攻心倒地不起,书记员立即呼叫救护车送医治疗,所幸并无大碍。
承办法官王俊晖目睹此景,深刻意识到,李老太起诉并非为了赡养费,而是希望子女们和睦相处。她心系当事人情感需求,本着“结一案、了一事、修复一个家庭”的办案理念,决定帮李老太实现“心愿”。于是宣布择期开庭,让李老太休养,也给孩子们冷静的时间。
转眼到了第二次开庭当日,王大哥称愿意支付赡养费,但认为李老太索要的金额过高。王俊晖敏锐地抓住王大哥的心理变化,随即对李老太做思想工作:“老太太,您大儿子也一把年纪了,还有自己的小家要养活,而且这五个孩子的赡养费加起来您也花不完呀!”李老太听罢表示愿意让步,将赡养费从原来的每个月500元降低到300元。王俊晖又看向王大哥,劝他说:“你看你的老母亲,到了这个地步还为你着想,打断骨头连着筋,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尽尽孝吧!”王大哥面有愧色,当即表示会承担赡养责任。
在大哥的带动下,其他兄弟姐妹也顺利签署调解协议。至此,五人握手言和,于是出现了开头那温馨的一幕。
“家事案件中,法结与心结交织,争夺利益的背后,是当事人情感的纠葛和心里过不去的坎。”锦和法庭党支部书记景素贞说,“为充分发挥家事审判对家庭关系的诊断、修复和治疗作用,我们将‘支部建在庭上’,创建‘情暖五心’党建品牌,用忠心、热心、匠心、真心、爱心引领家事案件高效便捷解决,还打造‘锦愈良缘和合家事’工作品牌,融情于法促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2025年以来,该庭共审结家事纠纷案件700件,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221件,撤诉及按撤诉处理154件,调撤率达53.57%。
多元共治:加强协调联动 织密解纷网络
“这个调解协议不签了!”原、被告刚碰面就针锋相对,拒签本已商议好的协议,调解进程骤然停滞。
该案承办法官景素贞见状,深感遗憾与失望。毕竟就该起抚养纠纷案件,她多次联系原告杨某和被告赵某,反复释法明理,双方好不容易同意调解,却在签署协议时变卦。
“要不直接判了吧。”景素贞心一横。但转念又想,原、被告作为赵小宝(化名)的父母,如今针锋相对,冰冷的判决难以修复他们破裂的关系,还可能会为探望权的行使埋下隐患,不能让孩子遭受“次生”伤害。
于是,景素贞决定再尝试一次。这次她不再“孤军奋战”,而是邀请滑县妇联工作人员组成调解小组,共同参与到纠纷化解中来。
“你们的婚姻关系虽已解除,但父爱、母爱不能因此断档,都是为了小宝的健康成长,何不各退一步握手言和呢?”县妇联主席刘杰用亲情劝解道。与此同时,景素贞也从法理上阐明:“离婚后,你们对孩子仍有共同教育和监护的职责,应当保障对方合理的探望权利。”小组成员们共同发力,对杨某和赵某开展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在大家的倾情调解下,赵小宝父母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当场就抚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全力以赴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刘杰的话,道出了调解小组存在的意义和初心。
与妇联携手破局,是锦和法庭构建多元解纷机制的一个缩影。该法庭注重加强与基层组织的联调联动,联合县委政法委出台《关于建立家事纠纷联动协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会同司法局等六部门印发《滑县情感婚恋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方案》,配合县妇联出台《家事纠纷协调联动工作实施意见》。同时,积极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推动司法所、派出所和村(居)民调解委员会共同织密家事纠纷调解网络,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法院牵头、基层自治组织参与,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定分止争新格局。
职能延伸:融入基层治理 做实普法宣传
“来,清点一下彩礼数额,没问题的话把协议签了钱领走哈。”锦和法庭庭长付玉欢仅用半小时,就成功调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
该案法律关系简单,但涉及金额较大。付玉欢先是耐心听取双方意见,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又向双方详细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涉及“彩礼返还”的相关法律条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彩礼如何界定、哪些情况应当返还彩礼等关键问题。最终,原、被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并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当庭返还彩礼。
“该案之所以调解得这么顺利,是因为双方都认可根据法律规定所认定的彩礼金额。”付玉欢事后复盘发现,“如果将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到位,那么涉彩礼纠纷将在源头化解或者就地解决。”
考虑到案例是生动的“法律教科书”,锦和法庭及时将该案编写成普法案例,在滑县法院公众号发布,面向群众普及婚约财产的相关法律知识。
“我们不仅要化解纠纷,更要预防纠纷。”付玉欢表示。为使矛盾纠纷止于萌芽、化于未诉,锦和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做实精准普法,以“治理好”换“审理少”,以“审理一案”实现“教育一片”。与滑县民政局、文明办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助推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纳入村规民约,拟定并完善涉婚姻家庭、婚约彩礼等方面的条款,助推村规民约可感可用,落到实处,全力服务基层治理。2025年以来,协助村(居)委会拟定村规民约5份;同时积极开展普法讲座、送法上门、巡回审判等系列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法律观念深入人心,助力弱势群体养成法治思维。2025年以来,法官入村、入企业开展普法活动5次,受教育群众2000余人次,以“法治副校长”身份开展送法进校园3次,覆盖学生1600余人次。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在难解的困局面前,锦和法庭的法官们不仅是纠纷裁决者,同时化身为家庭关系的修复师,她们将“情、理、法”的调和艺术融入冰冷的法条,执新时代“枫桥经验”之笔,在“小麦第一县”的大地上书写“家和万事兴”的崭新篇章。
作者:豆晴
摄影:李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