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法官故事】她不是“和事佬” 而是家庭关系的“修复师”

  发布时间:2025-08-04 16:48:56






    清爽利落的短发,自信坚定的眼神;柔和中透露着刚毅,微笑里充满着热诚。“没架子、亲切、热心肠”是老百姓对她的赞许,“认真、专业、有韧劲、不服输”是同事对她的评价,她就是滑县人民法院锦和法庭副庭长王俊晖。躬耕审判事业二十余载,光阴在案卷的翻动中悄然流逝,她用执着坚守诠释着基层法官的初心与担当。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2006年的盛夏,阳光透过梧桐树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王俊晖迈进滑县法院大门,怀揣着满腔热血与赤诚,立志要成一名有温度的法官。一路走来,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奉法为公,笃行为民。她始终将“百姓事无小事”作为行动指南,也始终将自己视为一束光,去融化横亘在当事人之间的坚冰。

    在办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时,八旬老人与子女矛盾尖锐,双方经亲戚朋友、村委会、司法所等多方劝和无果后,诉至法院。王俊晖看着父子僵持的局面,内心五味杂陈。她认为父母子女之间本不该如此,理应承欢膝下、其乐融融,直接判决不仅不能缓解矛盾,还会令双方的关系雪上加霜。她下定决心靠调解弥合亲情的裂痕。在了解前因后果后,她发现问题所在,准备帮双方解开心结。为此她走村入户,反复释法析理,既从法律层面释明赡养义务,又从伦理角度疏导家庭心结。“父慈子孝需双向奔赴”,她劝导老人体谅子女难处,教育子女恪守孝道,最终促成双方冰释前嫌,帮助老人重拾天伦之乐。

    如我在诉 心灯不灭

    “家事审判就像修补摔碎的瓷器,我们既要拼回形状,更要抚平裂痕。”王俊晖在调解完一起离婚纠纷时说道。她始终以“如我在诉”的心态对待每一起案件,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位置上去考虑其所思所想,找准问题症结,有针对性的开展调解。

    该案当事人是一对二十出头的年轻夫妻。王俊晖在庭审时发现,双方感情并未达到破裂的程度,只是由于家庭琐事赌气起诉。王俊晖设身处地以过来人的身份劝慰二人,婚后柴米油盐酱醋茶,发生冲突和摩擦在所难免,遇事应理性沟通携手解决,而非冲动离婚,更何况和谐融洽的夫妻关系也有利于婚生幼女的健康成长。二人听后有所触动,王俊晖见状又分享夫妻相处之道:“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给予彼此温暖和安全感,才能走的幸福长远。”一席话帮两人重拾起对婚姻的信心,最终双方和好如初。临走时,王俊晖还亲切的建议道:“小伙子,带媳妇儿去吃点好吃的,约个会!”

    甘为阶梯 愿育新苗

    “晖姐,你看这个调解方案可行不?”新入额的法官就一起继承纠纷向王俊晖请教,她说“我喜欢和晖姐一起探讨,她总是能让我豁然开朗。”作为庭里的资深前辈,王俊晖堪称“活教材”,她时常通过案例探讨、文书把关等方式“手把手传帮带”,条分缕析,不吝赐教。不仅如此,王俊晖还时常将自己的办案心得分享给大家:“我们要有耐心,多到现场看看,多听听当事人的牢骚,找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去衡量每一份诉求,力求在法律的框架内找到最符合正义与情理的最优解。”

    保持热爱 奔赴山海

    择一业,终一生,二十年来,王俊晖辗转立案庭、调解室、行政庭、金融庭、锦和法庭等部门,她用匠心打磨每一起案件,在一摞摞卷宗、一场场庭审、一次次调解中历经岁月磨砺,从书记员逐步成长为一名法官,从法院新人变身为行家里手。她从容淡定,达观自若,低调自持,她说“我只是做好了自己所热爱的事。”

    谈及坚守多年的动力,她望向窗外,眼中有光:“当事人于茫茫人海中遇到了我,这就是缘分,我只希望能够给予他们一点温暖,为他们解忧。”这位用温柔力量捍卫司法尊严的女法官,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法律可以有温度,正义可以有面孔。正如她对年轻干警说的那样“家事案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而她,就在这一件件“天大的事”里,用柔肩担起道义,用温情守护法律,让公平正义带着烟火气,悄悄住进老百姓的心里。

    作者:豆晴

    摄影:李宇航

责任编辑:韩瑞雪 贾彦桂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2735401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