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法槌要准,也要暖:孟海利的“铺路石”情怀

  发布时间:2025-08-25 17:04:52




    她的办公桌上总是堆积着厚厚的、一沓沓的卷宗,她说:“咱法官手中的法槌,敲下去要准,落下来要暖”。她是滑县法院法官孟海利。

    01.一笔劳务费的追讨:让公平跑赢距离

    “法官,俺仨之前在信阳打工,现在回登封了,那钱还能要回来不?”电话里,三名原告之一的王某的声音带着哭腔。三个务工人员起诉同事冯某,说他代领了 4 万多劳务费装进了腰包,开庭当日,冯某在法庭上矢口否认,一口咬定自己未代领劳务费,然而他对事实的陈述却模糊不清。休庭后,孟海利采取背对背方式组织调解意见,双方都不同意让步。本案三个原告分别在新疆、河南的三个城市,而被告冯某在上海务工。孟海利还是不放弃调解的可能,开庭后,算着时差给双方当事人打电话,对双方进行沟通调解。

    “42425 元,一分都不能少。”原告王某在电话这头不肯退让;冯某在电话那头叹气:“法官,我手头真是紧,能不能宽限些时日?”经过多次调解无果,孟海利以法为据,作出裁决。

    判决后,孟海利依然不放弃,邀请冯某到院专门对其判后答疑,从各个证据入手给冯某释法析理。同时又征求三名原告的意见,继续开展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冯某一次性支付了劳务费,这场横跨四市数千里的纠纷,终在孟海利来回不断的调解中,圆满画上了句号。

    02.一场邻里架的化解:把矛盾解在心里

    “他家的狗把俺家的鸡咬了,还放跑好几只!他还把我打进医院了!” 法庭上,张婶要求邻居郑某对其赔偿一万多。两人因为 “鸡狗大战”结下了梁子,开庭前,双方争执不下,情绪激动。休庭后,孟海利考虑到涉及邻里纠纷,一纸判决会让邻里之间更加疏离,于是分别对双方进行思想梳理、引导,以邻里关系为切入点,先听“气话”再讲情理、法理。

    经过两个小时的倾听和沟通,最后双方决定各退一步,郑某某递上赔偿款,诚恳地说:“张婶,那天是我冲动了,这点心意您收下,实在抱歉。” 张婶看着赔偿款,叹了口气:“算了,以后你把恁的狗拴好,我把俺家的鸡圈好,咱还是好邻居。”

    临走时,孟海利看见双方重归于好,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她知道,这起纠纷不仅仅是赔了钱,更是把几十年的邻里情谊拉回来了。孟海利常说:“法官办案子,不能只看判决书上的红章,得看当事人走出法院时,心里是不是亮堂。让矛盾化解在文书里,更化解在日子里,这才是咱审判该有的温度。”

    每一起案子都像细心打磨的石子,铺在孟海利的审判路上。每一颗都刻着 “公平”,每一颗都带着 “温度”—— 这是一位法官对 “初心” 最实在的注解,也是法治长河里,最动人的浪花。

责任编辑:贾彦桂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2735396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